文港镇 - 概况

文港镇制笔历史悠久。从秦朝开始文港人就开始制作毛笔。历史上,文港最大的笔客是乾隆,最早的笔客是王羲之,最有名的笔客是王勃,并蕴育了一代神童晏殊。千百年来,勤劳智慧的文港人,依靠“一支笔”做文章,不断探索、开拓创新、做大做优文化产业,谱写了“华夏笔都”的新篇章。
文港镇旅游资源丰富,风光旖旎。罗岭风景区、文港笔市、仿古一条街、晏殊故居、晏殊纪念馆、南宝寺等带你追溯文化源头,古刹静乐寺更是令游人如痴如醉,留连忘返。文港是一个集旅游、观光、投资、创业的理想之地。
文港镇 - 区位优势

文港镇 - 经济发展

文港镇 - 特色产业

文港镇 - 城镇建设

江西省省第一条镇级公交线路
为更好地指导小城镇建设,文港先后几次编制了《文港镇总体规划》,2003年又进行了新一轮规划修编。2004年,又编制详细规划和专业规划,到2005年,小城镇建设规模达5.7平方公里,到2010年,再造一个新文港,镇区面积扩大到8平方公里,2020年达到12.03平方公里;2005年,镇城人口超过3万人,到2020年,镇城人口达7万人,镇区常住人口

达5.5万人。在小城镇建设过程中,文港镇以经营城镇为突破口,切实做活土地文章,精心运作土地,以地生财,把小城镇土地资源优势转化为资金优势。通过盘活建设用地、城镇基础设施等固定资产,发挥小城镇资产效应,加大小城镇基础设施投入。对规划区内的土地实行“一级垄断、二级开放、总量控制”,采取级差地租、有偿使用方式分类供应。文港镇对小城镇建设用地坚持“统一征地、统一规划、统一开发、统一出让、统一管理”的原则,除法律法规规定可以依法划拨的以外,全部实行土地有偿使用。对工业用地,由政府统一征用后,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让利出让给民营个私企业,以支持民营个私经济发展。对其他商业住宅等建设,较好地筹集了建设资金。为做好“以地生财”这篇文章,文港镇按总体规划的布局,根据建房户用地要求,确定近期开发建设的路段,然后将路两旁的土地进行拍卖,实行总量控制,调节供求关系,做好土地经济,提高地价。通过以房带路、以路兴商、土地转换、经营权转让等市场配置方法,建立政府投资、社会集资、农民带资、招商引资等多渠道多元化的小城镇建设投资体系。1987年以来,镇区累计用于基础设施、农民建房等投资达4.8亿元。
长安路
即将竣工的晏殊路
先后修建了新港大道、文港大道、笔都路、长安路、邮东路、新兴路等14条全长22公里纵横交错的水泥街道,对文港大道、沿河路铺设彩色地砖,放置盆景,对长安路实施绿化、美化、亮化工程,打通并硬化了文港二道,启动了燕归大桥建设,拉开了小城镇建设框架。文港镇还为先后改造了墨岗山桥、邮东桥、商城桥、实现镇村道路、镇区道路联网,村村达到了通电、通电话、通广播、通电视、通公路。镇区内、路灯、高杆灯、装饰灯、下水道、绿化带、冲水厕所、垃圾中转站、瓜皮果壳箱、洒水车、掏粪车等市场设施日臻完善。为了丰富城乡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文港镇兴建了宾馆、花园、体育场、电影院、广播站、电视差转台、有线电视台、文化中心、老年活动中心、卡拉OK舞厅、滑冰场、仿古牌楼。2004年投入建设的资金达1270万元,其中镇财政支出500万元。正在建设的项目有晏殊大道、电信路、燕归桥。投入300余万元用于长安路、沿江路、镇前路的改造,实施美化、绿化、亮化工程,新装路灯、装饰灯等500余盏,设置盆景200余盆,铺设彩色道板6万平方米,草坪1万平方米,外商投资近1000万元的文港宾馆正加紧施工,预计2005年四月份竣工,晏殊广场、晏殊纪念馆、笔都学校近期亦将投入建设。
康悦园住宅小区
为使小城镇建设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文港镇1995年成立了小城镇建设委员会,把小城镇建设工作列入了议事日程,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制定了《文港镇区建设管理规定》、《文港镇区环卫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去年又出台了《建设项目审批制》,坚持做到规划“一张图”、建设“一盘棋”、管理“一个法”、审批“一支笔”。
文港镇 - 招商引资

1、对客商投资企业所得税(地方所得部分,下同),实行“免二减三”的优惠,即从开始获利年度起,前两年免征,第3年至第5年减半征收,第6年开始全客征收;对高新技术产业项目或投资额在10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第6年至第7年,由政府按企业上缴所得税地方享有部分的一半奖励给该企业。
2、客商投资企业将经营利润直接用于在文港镇扩大再生产,增加企业注册资本的,退还其再投资部分已缴纳所得税地方享有部分的40%。
3、从事农、林、牧、渔业等种养业、加工业的客商,自取得收入年度起,对其征收的农林特产税由财政全额返还3年。
二、土地
1、客商投资企业依法取得土地使用权的年限期满后,可申请延期。取得的土地使用权,在规定的用途范围内,可依法转让、出租、抵押、继承或作为合资、合作经营的折股投资。
2、对外商新办工业企业固定资产投资200万美元以上的,内资企业1500万元以上的,只收取土地成本费及报有权批准的省、市人民政府就上的费用;内外资工业企业年纳税300万元的,一次性划拨土地50亩;土地成本价应先收取后在该企业实现税收中按比例逐年返还土地成本价款;年纳税超过300万元的,所需土地可按比例递增。
3、客商投资企业用地,免缴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本级分成所得成分。
4、客商到文港镇工业园区办企业,土地使用权出让价按成本费收取,对一次性投资2000万元以上或面积在1000亩以上的开发建设项目,其相关费用报镇政府个案优惠。
三、收费
1、对新办的客商投资企业应缴纳的市政公用设施配套费、用水增容费减半征收。
2、有关办理土地使用的费用,按每亩3000-5000元包干。森林植被恢复费按省规定的最低标准减半征收(0.5元/每平方米)。
3、其它按政策需要缴纳的各种规费,按国家有关规定的最低标准征收。
四、奖励
1、设立招商引资引荐奖,对引进项目的个人,按实际进资给予奖励;设立重大贡献奖,对投资额在500万美元以上(含增资扩股)或年纳税总额200万元以上且当年增幅达10%以上的外资企业法人代表,将其本人当年所缴的个人所得税款全额奖励给其本人,一年一兑现,奖金由镇财政按个人所得税受益比例分担。
2、凡符合有关规定享受税收免抵优惠政策的出口企业,有关部门要及时帮助办理有关手续,对一时不具备资格,且年纳地方税收在100万元以上的,先征后退还企业,由受益财政垫底,退税后归还财政。
文港镇 - 文化教育

文港毛笔历史悠久,世代相传,工艺纯熟,配料均匀,制作精湛,采用优质山羊毛、山兔毛、黄狼尾毛、香狸子毛等主要原料,按传统工艺制作而成,毛皮笔之四德“尖、齐、圆、健”兼备,即笔头尖、笔锋齐、笔身圆、毛体健,软、硬、柔集一体,刚中有柔,能硬能软,吸水性强,书写流利,锋如一根线,下笔铁划银钩,收得拢,撤得开,得心应手,挥洒自如。文港毛笔,大如扫帚小如针,品种繁多,笔类齐全,分狼毫、羊毫、紫毫、石獾、斗笔、眉笔、条屏、排刷8大类共1000余个品种。文港毛笔在继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大胆进行工艺创新和质量提升,现在的毛笔笔头色彩斑斓,红、白、黄、绿、青、兰、紫七色俱全;笔杆形态各异,外形美观,竹木的继承传统,牛骨的典雅大方,有机玻璃的光亮透明,陶瓷的洁白如玉,景泰兰的古朴新颖,象牙的端庄贵重,经久耐用,各具特色。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原党和国家领导人乔石、楚图南、叶飞、赵朴初以及启功、舒同等书画名家用了文港毛笔后,都题诗作画,深表赞叹。文港毛笔,自古至今,久负盛名。
文港镇 - 旅游资源

晏氏宗祠座落在文港镇河晏村。晏氏家庙是几经修缮过的房屋,同我们寻常见到的祠堂差不多,是一个占地面积为200多个平房米的砖木结构,大门口有一副十分醒目的对联:“笼内参岭收富范,门前桃李重欧苏。”对联所指的大概是富弼、范仲淹、欧阳修、苏轼等同朝重臣。房屋为前后两进,前屋靠天井有两方红底镀金大匾额,一为“声蜚翰院”,一为“都谏第”。后层中堂匾额为“衮绣堂”,是神宗皇帝特敕。两旁有一副黑底镀金的对联:“狐裘风不改,姜桂性尤存”。中堂匾额下是晏殊的一幅头戴乌纱,手持朝的肖像画,萧目长髯,仪表堂堂,画像下方有一行小字:“五世祖登神童科观文殿大学土讳殊公像”,足见当时声名的显赫。眼前这栋家庙,堪为晏殊的简陋纪念馆。他荣耀了晏氏家族,晏氏家族人也以他为荣耀。
静乐寺
静乐寺座在文港镇罗岭西麓,占地面积为4000余平方米,建有大雄宝殿、观音殿、韦驮殿、弥勒殿、三圣殿、钟楼、鼓楼、经楼、斋堂及附属建筑面积共1000余平方米,另有山林、茶果园,菜圃等100余亩。
静乐寺原名罗岭庙,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几度废兴,1989年后复修扩建,年逾花甲的释慧云大师来庙主持佛事,在十方善信的支持下,历尽艰辛,方初具规模,并易名为“静乐寺”。有比丘尼、坐山居土20余人。
罗岭山风光秀丽,茂林丛生,溪涧潺流,千花竟放,百鸟歌鸣。吸引着历代文人墨客、仕官学子、释道信民,或旅游观光,或隐居修学,或结庐坐禅,留下了“憩马长林密,开樽大寺闲”,“青山不改千年色,碧水长流万古声”等名句。更有“一僧饮之有余而不溢,众僧饮之而不浅”,凉沁沁脾、香留齿颊的龙泉池。